哪一种水果是“中国进口水果”?对于这个问题,网友给出过多个答案,包括阳光葡萄、车厘子、猕猴桃等,若从进口总额的角度看,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榴莲。
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水果分会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水果进口呈上升趋势,总额达到146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榴莲进口总额达到40.3亿美元,在进口水果中位列。
前几年,中国榴莲市场还是以泰国榴莲一家独大,占据中国95%的市场份额,其获得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使得各大榴莲了出产国趋之若鹜。
经过长达4年的谈判,越南榴莲于去年终于通过审批,允许对华出口。到目前为止,越南仍是泰国榴莲有力的竞争对手,泰国榴莲市场份额的减少跟越南榴莲进入中国有很大的关系。虽然越南榴莲质量不太稳定,但优势更大,它运输到中国市场路途短时间少,新鲜度更好。
而今年,泰国和越南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菲律宾,就在今年1月初,菲律宾和我国签署了鲜食榴莲出口协议,成为了第三个获准向中国出口新鲜榴莲的国家。菲律宾的榴莲种植区域广、产量大,对于泰越而言是个极有力的竞争对手。
除了以上三个国家,马来西亚也正在寻求对中国出口鲜榴莲的方法,只是目前只能以液氮冷冻的方式进入中国,在国内榴莲市场占据份额不多,但马来西亚有着“榴莲界天花板”的猫山王,深受广大榴莲爱好者欢迎。
如此,不仅助力更多喜爱榴莲的年轻人实现了“榴莲自由”,也让分销的中间商赚麻了,仅仅是洪九果品,2019~2021年的榴莲销售额就累计超过60亿元。
问题在于,作为“臭宝”的榴莲,为何能让消费者和中间商都直呼“真香”?
01
成瘾性爆品
将榴莲的臭与香,表达得贴切的,当属作家郁达夫。在《南洋游记》中,他曾写道:“榴莲有如臭乳酪与洋葱混合的臭气,又有类似松节油的香味,真是又臭又香又好吃。”
臭与香矛盾统一,有人避之唯恐不及,有人非常爱吃。网友“卤蛋”提到榴莲,认为这种水果气味臭但口感细腻香甜,她不仅爱吃,看到榴莲蛋糕、榴莲饼、榴莲冰淇淋、榴莲烤肉等榴莲相关制品,也“两眼放光”。
向网友推荐榴莲千层蛋糕时,“卤蛋”直言:“可以吃到榴莲又可以吃蛋糕,觉得幸福是双倍的。”
在和“卤蛋”一样爱吃榴莲的人群中,年轻人表现为活跃。据媒体调查,榴莲消费者里,26~35岁用户占比达51.12%,16~25岁占比达10.38%。也就是说,超6成榴莲被年轻人买走。
年轻人成为榴莲消费的主力,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更舍得花钱,另一方面,其中有不少人是榴莲的重度爱好者,对于榴莲,他们越吃越想吃,越吃越上瘾。
某生鲜连锁品牌的创始人贺欣则提出,一款生鲜单品想要成为爆品,需要具备的一个条件就是成瘾性,而水果中,“只有榴莲具备这个条件”。
榴莲的成瘾性恰恰是年轻人追求“榴莲自由”强劲的推力,用生鲜集团都乐中国副总裁兼总经理杨振宇的话来说,“榴莲的用户消费黏度很高,复购率很好,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品类”。
正因如此,中国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榴莲消费大国。数据显示,2010~2019年,中国榴莲的消费量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6%,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的榴莲消费市场。
但是,中国几乎不产榴莲,绝大部分都只能依靠进口。
从榴莲进口的市场格局看,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泰国是一个鲜食榴莲获准进入中国的国家,直到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初,越南、菲律宾的鲜食榴莲才先后获准进入,而马来西亚榴莲只能以冰冻的形式进入。这便是泰国榴莲占据中国市场“主流”的原因所在。
这也意味着,谁能用更多泰国榴莲承接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谁就有可能从这一成瘾性爆品中获取更多收益。
为此,在中国,佳农集团近年对榴莲进行了重点布局,都乐中国也在进一步拓展榴莲业务,专注水果分销的洪九果品更是将榴莲发展为自己的“明星单品”,一举成为榴莲分销行业。
02
榴莲的进口市场
2023年1月,中菲两国签署关于菲律宾鲜食榴莲输华植物检疫要求的议定书,菲律宾成为继泰国、越南之后,第三个获准新鲜榴莲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家。菲律宾总统通讯办公室(PCO)发布声明,首批 7,500 吨榴莲已准备好在 3 月份运往中国。
即将入华的菲律宾榴莲引发市场热议和期待。榴莲进口热成为近五六年越来越无法忽视的现象,从2019年开始,中国进口鲜榴莲数量超过车厘子;2022年,榴莲进口总量为82.5万吨,进口额40.3亿美元。中国成为“全球的榴莲买家”。为何2014年一些外贸企业还在感叹进口榴莲生意不好做并退出这一领域,没过几年却变得如此热门?
其实这种巨大的变化是多种因素相结合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需要先介绍的是榴莲的生长过程和进口流程。榴莲生长于高温的热带地区,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是主产区,榴莲对种植所需的各项条件要求比较高,榴莲的品质也分为很多等级,不同等级榴莲的口感和价格相差较大。这些都成为榴莲流通和外贸的高门槛。
来自中国的进口商介绍,当他们打算采购东南亚榴莲时,既要学会辨认不同等级的榴莲,从多个产地中挑选出适合的品种,还要考虑长途运输中怎样确保产品不变质。
虽然可以像某些水果那样还没成熟就装船运输,但榴莲运输过程中对温度、湿度的要求都比较高,到底是几分熟时采摘运输合适也很有学问。这整个流程计算下来,进口需要投入的精力和成本较高,中途的损耗和风险也较大。
通俗地说,就是做榴莲进口生意需要交很多“学费”。这种高门槛和高难度使得榴莲进口较长时间处在等待厚积薄发的积累阶段。
与此同时,近年来榴莲进口热与好几项有利因素有关。比如中国消费者消费能力提升,即使单个售价200多元的榴莲还是有一部分人愿意买,商家还会把榴莲再分拆制作成小包装,更加便于扩大销售,使得榴莲的消费不仅在华南的深圳等城市早已比较可观,后来在北京等一线城市也得到较好发展。
再比如中国社会垂直细分领域的兴趣消费、发烧友付费现象成为势头,榴莲这种“爱者很爱、恨者很恨”的小众水果,虽无法成为大众共同所爱,但终究有一批发烧友爱买爱吃,足以支撑起不小的市场空间。
此外,跨境物流条件改善和运输时间缩短带来的便利,部分海运企业甚至推出榴莲专线快船,万海航运和长荣海运2022年都开通了榴莲快线。而且铁路运输、空运(部分高端榴莲可以承受空运成本)都让运输速度加快,在途时间缩短,让榴莲品质得到更大程度的保护。
尽管这和成熟后才采摘,不经过跨境运输即食用的榴莲品质无法相比,但比起过去已是明显进步。去年越南鲜榴莲获准入华,今年年初菲律宾鲜榴莲获准入华,中国榴莲进口的货源更加丰富。
榴莲贸易综合服务保障能力的提升,不只是反映在跨境物流领域,进口商综合能力的提升也很明显。中企和中国商人在榴莲进口尝试中,早已突破“采购”的范围,发展到或在东南亚当地种植,或在生长期即向当地农民提前订购树上的榴莲并约定采摘时间。根据业内反馈,一部分中国水果进口企业,甚至逐渐发展成以榴莲这一种水果为主要利润来源的企业。这会激励部分企业进一步加大投入去了解榴莲,把榴莲进口生意做到更高水平。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进口商的实力、眼界、精细化程度、专业化水平都有明显提升。
所以,可以看到,近五六年直至现在的榴莲进口热是全行业、全产业链厚积薄发、深耕积累的好结果,也反映出中国相关进口商明显逐渐提质升级。
03
市场争夺战
行业外的人不会想到,对中国榴莲市场的争夺,走私商一度相当强势。
据媒体报道,早年,榴莲走私商较多,因是非法途径,它们在价格方面的“优势”,正规企业难以企及,以致水果行业的头部企业都被它们“劝退”。
佳农水果CEO张景真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2014年左右,佳农做过榴莲进口业务,“由于当时有不少不合规的竞争者,我们完全合规去做的话没有竞争优势,所以就暂时性放弃了。”
不只是佳农集团,同样是水果行业的头部企业,都乐中国也只是在2016年短暂地涉猎榴莲业务,此前并没有“押注较多筹码”。
走私商的疯狂和头部企业的克制,形成鲜明对照,而要打破这种市场局面,必须取得源头上的优势,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得更多利润。
洪九果品就是在这一逻辑下瞄准榴莲业务的。2011年前后,洪九果品创始人邓洪九开始在泰国探索,首先聚焦龙眼这个核心果品,通过在泰国开设工厂,并从分散的果农手中收购龙眼,慢慢建立起规模效应,随后又将果品拓展至榴莲、山竹、火龙果等。
具体到榴莲业务,据媒体报道,在泰国,洪九果品收购原料鲜果的成本低于同行,并且其规模化效应有利于摊薄人工成本,“连海运、陆运空柜都会优先给到洪九果品”。
多重因素叠加,榴莲成为洪九果品毛利率的水果,2019~2021年,其毛利率位于18.9%~21%。2022年前五个月,洪九榴莲的毛利率甚至达到31.2%,同比提升约9.3个百分点。
这段时期,榴莲进口也发生了变化,一边是海关打击走私的力度不断加强,另一边,中国的榴莲消费量逐年增长,零售额随之飙升。数据显示,2019~2021年,我国榴莲的零售额由210亿元增长至524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57.7%。
在行业内外利好的助推下,洪九榴莲的销售额得以飙升。根据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洪九果品榴莲的销售额分别为4.73亿元、21.07亿元与34.82亿元,市场份额从2.8%提升到8.3%。
至于佳农集团、都乐中国,新零售商业评论没有查询到这两大头部企业在榴莲板块的销售额,饶是如此,鉴于榴莲稳坐中国进口水果总额的“宝座”,它们围绕榴莲的市场争夺必将更加激烈。
04
新一轮竞争
争夺市场的同时,洪九果品也在培育自有品牌。据洪九官网显示,洪九果品的14个主要水果品类中,已培育出18个品牌。这之中,公开披露的榴莲品牌包括HJ、洪九泰好吃、猛象。
之所以要加码自有品牌,是因为品牌能带来高溢价。据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半年报显示,包括榴莲在内的品牌水果产品实现收入达52.98亿元,占比高达74.1%。
洪九果品的品牌化程度这么高,消费者却不大能感受到,这是为何?原因很简单,为建立端到端的供应链优势,洪九果品的品牌化主要面向B端。
洪九果品的品牌化聚焦B端,“难以成为C端消费者决策的因子,驱动销售也就无从谈起”。进一步分析后发现,佳农集团在品牌化前期的销售费用率超过10%,如果洪九果品着力推进C端的品牌化,“必会对公司构成较大的财务压力”。
这其实是可以预判的结果。数据显示,从2018年起,洪九果品的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已经持续多年为负,2018~2021年分别为-4.67亿元、-4.5亿元、-8.04亿元、-9.82亿元,2022年半年报为-7.54亿元。
媒体直指:“考虑到公司目前10%左右的净利率水平,高举高打的品牌推广使得公司未来有一定的概率会出现亏损。”
显而易见,C端品牌化是洪九果品承接中国市场消费需求的“软肋”。相比之下,佳农、都乐中国在国内知名度较高,在影响消费决策方面更为有力,它们需要做的,更多是满足消费者需求。
正如张景真对媒体所言:“每一类产品我们的质量标准都非常清晰,这相当于(和供应商)定制一个我们认为消费者容易接受的产品。我们把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地和农场端进行沟通,让他们提升管理,加强品质和口感。”
头部企业C端品牌化之外,榴莲分销行业也迎来了整体性的变化,这便是前文写到的,越南、菲律宾的鲜食榴莲先后获准进入中国,多个东南亚国家正在竞逐中国榴莲市场。
媒体认为,这将“有助于降低榴莲的价格”,对追求“榴莲自由”的年轻人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而对于泰国榴莲从业者来说,更多竞争者涌现让他们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持续得到中国消费者青睐变得更为关键。
泰国榴莲协会会长帕努萨克·塞帕尼克坦承:“每年榴莲的产量是有限的,目前的情况是需求大于供给,即便是这样,我们也会只挑选品质的榴莲供应中国市场。”
无论是泰国、越南、菲律宾等生产国,还是洪九、佳农、都乐中国等中间商,都已经进入新一轮竞争,落脚点都是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
不得不说,这样的竞争,想必每一位榴莲爱好者都乐见其成。